1998年前上海教育学院数学系工作回顾

郁克敏 沈云霞 许承厚

上海教育学院1998年9月并入四海资讯全讯新2,这里将讲述上海教育学院数学系在并入前一些教育教学工作。

这里有一份1992年12月研讨会报纸资料,该资料显示:数学系设有数学专业、统计专业和涉外会计专业。数学专业有专科、本科和大学后继续教育三个层次,并办有各种类型的进修班、硏讨班。长期以来,数学系教学任务繁重,办班类型众多。自1978年以来,培养了本科生539人,专科生1443人,二级教师职务培训20人,一级教师职务培训1025人,高级教师职务培训的454人,骨干教师职务培训61人,中学数学教师“三沟通”专科生125人,中学数学教师“三沟通”本科生128人,小学教师“三结合”专科生159人。

统计专业和涉外会计专业为社会培养了适应现代企事业单位的优秀统计人才386人,涉外会计人才50人。1995年至1997年采取送教上门的形式在奉贤县、松江县、崇明县、金山县和宝山区办了几十个“三结合”本科班,学员有几千名。

数学专业开设现代分析、泛函分析、数论、图论、运筹学、数学史,数理逻辑、方法论、教育统计方法、数学学习心理初探、数学学业测量与评价等二十余门课程。

多年来,数学系的教师们辛勤地耕耘在上教院这片土地上,他们用语言播种,用彩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倾注了他们对教育事业的一腔忠诚。

改革的劲风吹亮数学系人们的心灵,他们认识到在当前的形势下,必须以科学的头脑去探索教育改革的新路子。

下面主要讲述我系在开展教师职务培训方面的工作。从1988年秋我系办第一个中学数学一级教师职务培训班以来,到1995年已经完成上海市第一轮教师职务培训工作,从1996年开始进行第二轮职务培训工作。下面,汇报一下这些年来在中学数学教师职务培训方面一些体会。

1984年,市教育局在全市范围内对中小学教师的文化水平及教学业务现状进行了调查,1985年底,开始研究制订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的地方行政法规,1989年12月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发布命令,颁布《上海市中小学教师进修规定》,这是我国第一个以地方政府行政规章的形式,建立中小学(包括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的制度。在中小学教师中实行继续教育,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这是教师职业特点的需要;是适应社会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是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上海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行政规章的颁布,使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进人了依法治教的历史新阶段,它保障了教师进修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了师资培训工作的顺利发展。这是依法培训。按市政府的规定,每5年,在职的中、小学教师都要参加职务培训,中学一、二级教师参加240学时职务培训,高级教师还要增加300学时专题硏究。

职务培训开展包括下面几个方面,培训方案的设计,教师队伍的建设,培训教材的建设,培训的组织工作等方面。

1、上海市教委的正确领导,指明课程建设方向

早在1991年,上海市教委师范教育处提出“关于制订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务培训方案的原则”,原则共有10条。培训方案的核心是课程设置。原则提出培训方案要体现职务培训的特点,具有针对性、适用性、实践性、科学性及先进性。提出职务培训方案由五种类型课程组成,即:教师修养,教育理论,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科研。十条原则为职务培训课程建设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我们认为这10条原则的提出,为以后课程建设少走许多弯路。

2、转变观念,从当前中学数学教育要求作为建设课程的出发点

1988年起,我们办了第一个中学数学一级教师职务培训班。但职务培训怎么搞,我们没有现成的经验。当时由于我们对学历培训这一套比较熟悉。最初,我们给职务培训制定的一套课程,大都是属于专业知识更新型的,其中包括大学本科众多的选修课甚至研究生学的数学课程。总之,依据我们系里师资力量,我们能开的比较高深的课,都放在职务培训课程中去。这是我们最初课程建设的主导思想。在此思想指导下,职务培训班的效果并不理想。经过广泛下中学调查研究,以及在上海市教委及院领导的指导下,我们认识有了改变,观念有了更新。认识到课程建设必须正确处理专业知识更新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关系。因为参加职务培训的中学教师学历已达标,这意味着他们专业知识已基本掌握了,他们所需要的是帮助他们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以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有必要建设有关学科教育学和学科心理学方面的课程。在课程建设中,我们重点建设了《中学数学教学理论与实践》和《中学教学学习心理初探》二门课程,目的在于提高中学数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当然,我们并不排斥专业知识更新,专业知识更新型的课程也放在应有的地位,如我们建设的《现代数学与中学数学选讲》就属于专业知识更新型课理。建设此课的目的是为了在现代数学与中学数学之问架起一座桥梁,使中学数学教师能从高观点下看中学数学。

上世纪 90年代初,上海市正在进行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正如专家指出:中学课程教材改革的成败,除了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外,在于中学教师的水平和条件,是一个带有决定性的因素。如果开设的课程和编写的教材能够被广大在职中学教师理解,接受和掌握,并愿意努力付之实施,那末这场改革就有取得胜利的保证,否则,可能会以失败告终。这在课程教学改革史上是有过教训的。课程教材改革对中学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既能较好地承担中学教学必修课教学,又能开出一门选修课,并能指导学生课外活动。因而,面对着改革以后的新教材,无论是青年教师还是有经验的教师,都将成为新教师,都必须从头学起。因此,我们建设职务培训课程有必要帮助在职中学教师理解、接受、掌握新教材。为了适应这新情况,我们建设了《中学数学新教材培训》、《数学模型》、《金融与财会初步》、《Basic 语言与趣味数学》、《数学方法论》、《制图》、《中学数学竞赛研究与指导》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建设,初步地满足当时中学数学教师的需要。

近年来,教育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在这转变过程中,如何建设、开拓新课程来参与这一转变,加速这一转变是一个新课题。我们建设了《数学问题解决》、《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研究》,开设了《数学教育比较研究》等课程,旨在帮助中学数学教师提高数学素养,参与到这一转变过程中。

总之,我们体会到课程的建设必须从当前的中学教育对中学教师的要求,从中学教师对我们职务培训的要求作为课程建设的出发点,而决不能以自己特长作为建设课程的出发点。

3、课程建设要为全体教师服务

从教师成长的过程来看,可划分新教师,合格教材,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几个阶段。从教师的职务上划分有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他们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所谓共性,他们都是教师。有的课程适应全体教师。所谓个性,他们在教师成长的不同阶段,因而对职务培训有不同的要求。我们既要看到共性一面,也要看到个性一面。如我们建设“数学方法论”这门课程,对初级教师我们开设《中学数学问题方法》,为中级教师开设《数学方法论》,为高级教师开设《中学数学与数学思想》,有一定程度区别与递进。又如高级教师教学经验丰富,非常希望将自己的经验总结出来。对他们,我们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类课程的学习。

4、沈云霞老师和许承厚老师带的中学数学高级骨干教师培训班的经验和成绩

1994年中国教育正处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改革的时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教育改革的关键是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其中骨干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尤为重要。为此,上海市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中小学师资培训的“百千万”工程。接着上海教育学院制定了中学骨干教师培训工程。当时数学系拟定了骨干教师培训班,中青年教师培训班,骨干教师研修班等不同层次的班级。制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培训方案,在几年中数学系先后开办了中学数学高级骨干教师研修班3期和中青年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5期,共招收学员100多名。现将1995级数学高级骨干教师研修班为例介绍如下。

在上海市教委的领导下,区教育学院的支持下,加上有关中学校长的配合,数学系主办了1995级中学数学高级骨干教师研修班。学员来自黄浦区大同中学、卢湾区向明中学、卢湾高级中学,卢湾区教育学院,静安区市西中学、育才中学、华东模范中学,徐汇区市二中学、南洋中学、上海市实验中学、徐汇区教育学院,长宁区延安中学、市三女中、长宁区教育学院等院校的数学高级教师。

研修班学制三年,分三个阶段进行教学。

第一阶段理论学习。学习的著作主要有《中学数学教学理论与实践》,《学与教的心理学》,《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等。学习形式主要是学员个人课后研读,课堂上轮流报告,班级讨论交流。不定期地邀请华东师大的张奠宙、唐瑞芬、顾泠沅、李士錡、邵瑞珍、施良方等教授来讲学或做报告。经过这阶段的研习,学员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

第二阶段实践活动。注重于中学课堂的教学实践,每位学院在自己所在学校上示范课,班级其他学员和该校的同事、领导参加听课评议。例如市西中学张颂方老师尝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课后评议时得到了该校特级校长杨安澜的赞赏和同班学员的好评。有时我们也联系安排去外校或外地学习交流。比如去华东师大二附中听数学教研组长的公开课,课后座谈交流收获体会。1997年10月由上海教育学院和上海市教委师资处联合组织不同学科高级教师研修班的32名学员赴云南交流学习,其中有5名本班学员。在玉溪中学,本班学员卢湾高级中学施家荣老师上了一堂公开课,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灵活的教学方法、娴熟的教学技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图1)

1

图1 卢湾高级中学施家荣在云南开公开课

第三阶段论文汇报。每位学员凭借自己长期丰富的教学经验,结合理论学习获得的先进教学思想、理念、方法、技术进行总结研究,撰写论文。1997年,上海教育学院数学系与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联合召开了一次题为《优化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素质》的中学数学教学研讨会(图2)。会上有闻炘威、忻再义(图3)、姚国超(图4)、沈竞华、时凤林、史荣铨等六位学员报告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每位学员报告后接着有指导教师点评。上海市的特级教师顾泠沅(图5)、唐盛昌、奚定华、顾鸿达、杨安澜、胡仲威等以及市教研室张福生老师亲临会场指导、评议。学员们所写的论文有5篇刊载在1997年第3期上海教育学院学报和素质教育专辑上。

2

图2 出席研讨会的学员教师专家领导合影

3

图3 卢湾区教育学院忻再义论文报告

4

图4 市二中学姚国超论文报告

5

图5 上海市教科院副院长顾泠沅教授点评

经过3年的研修,学员们普遍在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上有一定的提升,教学思想理念有所更新,教学方法有所改进,教学能力有所提高。这个班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员所在学校和区教育局的充分认可。本班学员巩长安、闻炘威、忻再义、张颂方、李家元和张雄在研修过程中或结业后被评为上海市特级教师。不少学员结业后职务得到晋升,被提拔为所在学校的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和教研组长。

5、以科研带课程,提高课程质量

关注国际中学数学教育中热点,寻找课程建设的新思路。美国是数学大国,也是数学教育的大国。上世纪80年代,美国提出“问题解决”。在美国的中学课程标准中,问题解决已作为“一切数学活动的组成部分,应当成为数学课程的核心”。问题解决是当今中学数学教育中热点。本系邱森教授1996年去美国访问、考察美国的中学数学教育。回国后,邱森教授负责中青年数学教师研究班,提出以课题带课程,着手建设“数学问题解决”课程,已经出版《数学问题与模式探求》一书,旨在提高学员的数学素养。

这些以科研为先导,结合教学改革,先撰写论文后形成课程。此类课程一般具有较高含金量,受学员欢迎。

6、向兄弟省市学习,推动课程建设

从1990年起,每二年,我们已分别在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召开全国部分省、市中学数学继续教育研讨会。研讨会主要是就课程建设、办班模式等问题进行研讨。通过研讨会,我们学习了兄弟省市课程建设的好经验,推动我们的课程、教材建设。

在1992年11月,我系主办了《全国部分省市教育学院中数学教师继续教育研讨会》,会上我系全面总结了数年来的职务培训工作,各备课小组都写了总结文章,并在分组会上作了介绍。通过这个研讨会,扩大了我系在兄弟教育学院中的良好影响,至今同仁相见仍津津乐道,数年中来我系为继续教育访问取经的兄弟省市同仁络绎不绝。

通过研讨会其中有一条经验成大家共识,就是抓好主干课程的建设。职务培训要建设课程很多。在这众多课程中,有一类课程或者比较成熟,或教师学员关注较多、或者更密切结合当前中学数学教育实际,此类课程选课学员较多,我们要特别抓好此类课程的建设。

button